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天寒地凍關節痛!中醫:風寒濕邪引起!3個穴位 + 2款湯水,減痛、補腎、強筋骨

天寒地凍關節痛!中醫:風寒濕邪引起!3個穴位 + 2款湯水,減痛、補腎、強筋骨

中醫話

  天寒地凍,有人關節痛?本港氣溫逐步下降,關節疼痛開始侵襲愈來愈多的中老年人。關節痛是大家對關節疾病的籠統稱呼,臨床上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肩周炎等等。患者因關節疼痛,而無法行走或活動受限,故關節痛又被稱為「頭號致殘殺手」。中醫「五運六氣理論」說明季節天氣變化與疾病息息相關,秋冬季以六氣中「風、寒、燥」當令,風、寒皆令痹痛加重。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指出,要預防關節痛,先做好保養是第一步。

 

甚麼是「痹症」?皆因風寒濕起!

 

  張醫師指出,中醫學把關節痛歸於「痹症」範圍。痹同閉音相近,有阻塞不通的含義,所以患者會有關節疼痛、僵直、麻木等症狀。《內經》記載: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順著經絡駐留在關節部位,造成氣血痹阻而發本病。而且,痹病表現不同,各有分類。「行痹」以疼痛游走不定的特點;「痛痹」以痛有定處,冬寒風下令病楚加劇;而「濕痹」痛症以引發關節痠痛、發炎腫脹爲主。臨床症見紅、腫、熱、痛,則為「熱痹」特點。若患者本身都是體弱多病、氣血不足、平素勞碌都是病因。此外,人到中老機器壞,所謂「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是令病情惡化的主要原因。

 

關節痛年輕化,保養要及早

 

  張醫師指出近年多了關節痛的年輕患者,社會進步,飲食文化的改變,又長時間坐辦公室,年輕人多久坐不動,加上喝酒捱夜,導致體重超標。身形肥胖是爲關節帶來負荷的主因,特別是雙膝關節痛大有人在。張醫師認為,綜合治療即服藥外配合其他療法,能有效治療及延緩關節問題。治療思路就是祛風通絡、溫經散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以中藥內治身體機能,延緩身體退化;以針及灸通經活血止痛,正值秋冬時分,選用艾灸更理想。張醫師更建議一年四季都注意保養,勤做運動,可以減低在秋冬時候出現膝關節痛徵狀。

 

  至於食療方法,強健身體軟骨組織,多吃豬手、雞軟骨、花膠、雲耳、豬皮等膠質豐富的食品亦有幫助,注意烹調方法,避免太油膩。

 

下一頁:穴位按摩紓緩痛楚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