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毛公仔係常見「安撫物」!女童攬足9年兔仔甩毛穿窿拒絕更換!心理學家教4招擺脫依戀物件

毛公仔係常見「安撫物」!女童攬足9年兔仔甩毛穿窿拒絕更換!心理學家教4招擺脫依戀物件

健康解「迷」

  不少人自幼愛抱毛公仔入睡,一位內地媽媽在網上分享,女兒有一隻已經抱了9年的兔公仔,即使已甩毛穿窿也不願意丟掉,引起不少網民共鳴。有心理學家指出,這種依戀物件的習慣其實很常見,但同時容易造成衛生問題,建議透過4個方法解決。

 

  東莞一名媽媽日前在網上分享,表示女兒9年來每晚入睡都會抱著一隻兔公仔,然而該公仔早已殘破不堪。從她上載的短片中可見,她將剛洗好的兔公仔晾乾,米白色的兔公仔滿佈歲月痕跡,表面布料千瘡百孔,裡面的棉花也跌出。

 

  該名媽媽指,這隻兔公仔是在女兒1歲時購買,讓獨生女兒有個公仔玩,不過後來發現女兒對這隻兔公仔非常依賴,每晚必須抱著。7年前她見兔公仔開始殘舊,欲買一隻同款的作替換,但女兒卻拒絕,認為新的公仔「手感不同,能摸出來不一樣」,因此兔公仔便一直陪伴著女兒至今。

 

網民分享童年「安撫物」:洗了就會死

 

  僅5秒的短片引來不少網民湧入留言,紛紛指自己都有這樣的一個「安撫物」,大方分享各式各樣,具有不同年資的「安撫物」,當中不少都可見歲月痕跡,表面有破洞或爆線,甚至有明顯的口水漬,有人甚至會為公仔慶祝生日,更指多年來從未清洗,認為那種氣味無可取替。有些人分享自己至今要摸著入睡的小被子或枕頭,可見已經面目全非,只剩下一縷縷的布料,或已經發黃,但由於承載著意義重大,數十年後仍不捨得丟掉。

 

家長擔心「安撫物」如同上癮

 

  有家長則表示,自己不會讓小朋友對公仔產生依賴,認為這種行為怪異如同「上癮」,對小朋友身心發展有害,有家長則分析是因為小朋友沒有安全感才會萌生這種行為,故家長應多加注意。

 

網民有乜講?

還是那個味道!

我有很多玩偶,但是沒有一個能替代它。

不能洗的,洗了就會死!

沒有甚麼不好的,總會有她依賴的。

我兒子特別喜歡那張剛出生包著他的小被子,現在10歲還要抱著睡。

我媽把陪伴我16年的小熊扔掉時,我一個男生哭了一個晚上。

買了幾隻新的就是不同,一定要這隻。

 

研究:「安撫物」給予安全感 與媽媽連繫助入眠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曾就小孩安撫物進行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有7成兒童都會跟一些物品建立強烈的關係,倚賴它自我撫慰及入睡。這些安撫物在形態和氣味上都能夠給予小朋友安全感,甚至是跟媽媽有所連繫,令他們更容易入睡。小朋友認為安撫物是無可取替,且會將這些物件擬人化,相信這些物品是有生命且有靈魂的,就算可以複製原物,複製品亦無法取替原物。

 

4招改善「依戀物件」習慣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Victor)曾指出,「依戀物件」通常是在嬰幼兒或兒童期開始出現,原因可能是由習慣所影響,或經歷突發事件(如學習獨處),幼兒為了降低焦慮不安,於是從他們熟悉的單一物件(如玩具、被仔等)中建立了情感上的連繫以獲得「安全感」。他們會將「過渡物」(transitional object)視作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一旦與「過渡物」分離,缺乏安全感時就可能出現失眠,但此情況並非病態。一般而言,隨着年齡漸長,情況會慢慢改善。

 

  至於「戀物癖」則有別於「依戀物件」,「戀物癖」傾向在青春期開始,目前成因未有明確定論,但也有認為與壓力、性壓抑、或未能與異性建立正常社交溝通等原因造成。當事人會喜歡欣賞、收藏特定類型的物件或部位(如高跟鞋、手腳),從中獲得滿足和快感。Victor強調,當戀物情況導致影響生活或造成偷竊等犯罪行為,當事人便可能需要接受治療。

 

  依戀物件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但由於他們不願與「過渡物」分離,較容易造成衛生問題。Victor建議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一步步戒掉幼兒依戀物件的習慣:


1. 灌輸衛生觀念,訂立標準

「過渡物」的氣味是其中一種獲得「安全感」的原因,但物件長期不洗,恐產生異味。因此家長可向孩子灌輸衛生觀念(如把洗被比喻成沖涼),並為清洗頻率訂立標準,減低健康風險。

2.準備多件物件交替

家長可準備多件物件(如幾張「被仔」)定期讓孩子轉換,減低孩子對某件東西投入太多的情感投射。

3. 解釋如何告別物件

家長可以向孩子講解物件為何會破爛,破爛後可以用甚麼方法還原或紀念,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4. 給予安全感

家長用被冚實嬰兒或將放米袋於嬰兒心口,有助增加安全感。

 

4招建立「安全感」

 

  由於幼兒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因此亦是解決依戀物件問題的最佳時機。Victor建議可透過以下4個方法入手,進一步加強幼兒的安全感:

1.相同的作息時間

幼兒每日的作息時間、進食時間都要按時間表,定時定刻。

2.盡量維持照顧者不變

部分家庭會聘請傭工,幫忙照顧幼兒。當家庭傭工離職,可以由主要照顧者(父母和爺爺嫲嫲等長輩),再加上新家庭傭工共同照顧,讓幼兒慢慢適應轉變。

3. 居住環境不變

搬屋或在長輩家住幾天又回家住,不利安全感的建立。

4. 即時回應

幼兒會叫喊以索求食物、懷抱等生理及心理的需求,沒有即時回應他們的需求,不利安全感的建立。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