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4

Prada的矚目建築設計品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Text: Wilson Lee

   喜歡看展覽的朋友,這段時間一定大飽眼福。繼BODW及Detour之後,如果有經過中環的四號碼頭,相信你一定都會留意到於碼頭上層臨時搭建的一所黑漆漆的長方盒子,而在佈滿華麗圖畫的入口處就寫著一個名字-「PRADASPHERE」。

 

  「PRADASPHERE」今年5月初於倫敦首次舉行,第二站便移師香港中環的四號碼頭。展覽將時裝品牌「Prada」於過去三十多年來的作品分為幾個主題分區展示。設計師兼作家Michael Rock解釋是次展覽並非只是一個作品回顧展,他希望透過品牌的一些珍藏作品帶領大家更加了解品牌的定位。的確,只靠三十年來的時裝珍藏未能完全展示Prada獨當一面的地位。

   Prada之所以能在云云時裝品牌中脫穎而出,除了優秀的服飾設計外,掌舵人Miuccia Prada和Patrizio Bertelli在時裝以外的領域不斷探索,致力透過藝術、電影和建築等媒介令品牌與藝術文化同步發展。曾與Prada合作過的知名藝術家多不勝數,而Prada跟建築家的關係亦尤其密切。

 

  好像參與設計東京南青山Prada Epicenter的建築師Herzog & deMeuron,參與Prada Store室內設計項目的日本建築事務所SANAA,以及與Prada已經合作了超過十年的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  OMA。由紐約的第一所旗艦店開始,OMA便開始為Prada設計店舖、展覽館以及時裝展場設計。現時為止,最為矚目的合作項目要數到曾於韓國首爾展出的「Prada Transformer」。

 

Prada的變形舞台 

  2009年,Prada看到韓國首爾為一個無論時裝及藝術都在急速發展的城市,於是夥同OMA構思了一個為期六個月的跨媒體展覽裝置。Miuccia稱「我們要建造一個多變的展覽空間,是一個可放於任何一個地方、變為任何一個狀態的展示空間。」於是展覽館被設計成一個會按四次不同的藝術活動而改變形態的巨型裝置。如時裝展時便以六角形的一面作為地面,其餘三面就構成牆身及天花,電影院時長方形就變成地面,到藝術展時地面是十字形,而最後的閉幕活動地面便是圓形,每次都需要動用好幾部起重機輔助變型。展覽館的外表看似怪模怪樣,但其實都是經過精確設計來配合各項藝術活動的。無論建築界及時裝界都掀起巨大迴響。

 

時裝、活化、藝術    

  Miuccia Prada和Patrizio Bertelli於1993年在米蘭成立藝術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並於早前公佈再次和OMA合作擴建現時基金會的美術館。擴建部分將包括活化現時基金會總部附近一所舊酒廠及設計三個新的大樓。擴建完成後,整個建築將擁有約12 萬平方英尺的表演、展覽空間及電影院等,主大樓亦將成為米蘭第一座當代藝術展館。項目將於2015年春季落成。

 

品牌的市場定位

 

  向來都有時裝品牌設法把自己跟藝術拉上關係來突出市場定位, Louis Vuitton、Hermès及Chanel等都是時裝品牌與藝術的跨界產品。當小眾奢侈品漸漸成為大眾的選擇時,開始會有買家更在乎產品的品牌價值、手藝、創新度等附加價值。品牌轉型變得「藝術化」及更願意邀請設計師團隊參與其中提高市場的知名度。這些都是對我們設計師的一種啟示,建築及設計都不再只是純粹的一種店面包裝。成功的設計及想法,是能夠決定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失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