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芒羅 小人物大道理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芒羅(Alice Munro),晚年決定封筆後,卻得了文壇的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她筆耕60年,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擅長刻劃平凡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從小處啄磨人生的大道理,布局精妙,背景多是渥太華的鄉郊小鎮。

 

書名: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

作者:Alice Munro(愛麗絲‧芒羅)

出版:Vintage

 

  《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我一直想告訴你的事情)是芒羅的第二部短篇小說集,共有13個短篇小說,1974年出版,是繼她1968年一鳴驚人的首部小說集《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and Other Stories》(快樂影子舞)後的創作,奠定了她之後的寫作風格和主題。短小的篇幅訴說了主人翁跨年月的故事,主角多為女性,有婚姻不如意的,或離婚,或父親有外遇拋棄一家,或姊姊妹妹間糾結的家庭關係。

 

  小說集的封面故事《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是有關姊妹間微妙的三角關係和背叛:姊姊對漂亮妹妹的嫉妒,暗裏的挑撥和對妹夫的暗戀,在妹妹死後雖和妹夫一起生活,是否幸福快樂留待讀者來思考;在另一個故事《Memorial》(追思會)中,是透過主角出席因車禍去世的年少侄兒的追思會,離別多時的姊妹在再相遇,血濃於水的親情因愛恨掀起不少情感傷痕。

 

  芒羅說故事技巧高明,沒有善惡對錯,但故事刻劃人性,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角力、愛情的錯摸,每個故事總有出人意表的地方,或主角隱藏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故事結局揭盅,當事人仍蒙在鼓裏,讓讀者讀來更感趣味。

 

  芒羅有兩段婚姻,她以自身的體會和經歷,書寫她熟悉的年代和人物。她筆下的角色,對女性讀者來說,就像是寫她們的故事:女兒、情人、太太、姊妹、母親……,總找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產生共鳴。故事描寫小人物的生活,但不是瑣碎小事,通過平凡的生命描寫一個偉大藍圖,比如人在年月洪流中的掙扎和抉擇。情節快樂與悲傷摻雜,用對話表達人物關係的張力,毫不賣弄,像芒羅出身自小鎮的形象。

 

  13個小說中較個人喜愛《How I Met My Husband》(我如何邂逅我的丈夫)。農村少女情竇初開,痴心守候著一位飛機師的來信,望穿秋水,對方卻一直沒來,最後,女孩嫁了給天天來派信、經常微笑的害羞信差。故事不盡如人意,但有點出人意表,這就是芒羅的神來之筆。婚後的日子裏,當丈夫向孩子訴說和太太邂逅的故事,都會沾沾自喜的說他倆的愛情,是由女孩天天坐在信箱旁等待他到來開始。聽到此,女的總是在一旁笑著,把事實的真相留給自己,如芒羅在故事結尾寫道:讓別人高興,留給別人快樂是更美妙的事情。

 

  Alice Munro的16篇小說作品,可於文化及教育網站Open Culture免費閱讀:http://www.openculture.com/2013/10/read-14-short-stories-from-nobel-prize-winning-writer-alice-munro-free-online.html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